您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2022年第十届南方药物经济论坛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2-07-07 发布单位:药学院

盛夏六月,由暨南大学、广东省药学会、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医药经济学研究所、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福建医科大学共同承办的2022年第十届南方药物经济学论坛于623日至26日在广州召开。625日,论坛十周年庆开幕式隆重举办,并在开幕式上同期进行了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后简称“真研院”)的揭牌仪式。广东省药监局局长江效东、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局长蔡炳祥、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和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郑志华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与揭牌仪式。行业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和同仁们共聚羊城,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用精神珍馐庆祝论坛十周年生日和真研院的成立。

625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暨南大学南方药物经济学与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所所长蒋杰主持。开幕式上,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代表大会向嘉宾致欢迎辞,并指出暨南大学联合广东省药学会、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共同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南方药物经济学论坛,促进了南方地区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适合中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也充分体现了药物经济学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科学指导作用。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及秘书长郑志华在致辞中谈到,基药增减、医保谈判、DRGs/DIP支付改革等环节都需要药物经济学做支持,希望南方药物经济学论坛在未来十年继往开来,为南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药物经济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局长蔡炳祥希望加强澳门与内地的合作交流,与暨南大学共同推动粤澳深度合作,并预祝第十届南方药物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广东省药监局局长江效东在致辞中希望暨南大学能不断发挥药学双一流学科优势,促进药物经济学和临床药学学科方面形成特色,以大湾区真研院建设为先机,用好港澳资源和南方药物经济学与卫生技术研究所的先进学术研究经验,协助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真实世界研究体系,促进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致辞结束后,政府领导、学会和药企代表及学界知名专家代表共同启动了真研院的揭牌仪式,热烈祝贺真研院的成立。

开幕式后,进入精彩的以药物经济学十年进展及未来突破为主题论坛主报告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张锋副司长、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复旦大学胡善联教授、国家卫健委药物与卫生技术评估中心赵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玉书记、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曾渝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吴久鸿教授、武汉大学毛宗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冯占春教授和姚岚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邵蓉教授和马爱霞教授、北京大学史录文教授、沈阳药科大学的孙利华教授、中山大学宣建伟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茂柏主任等一同就药物经济学在规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思考、新冠疫情及其防控的经济学观察、探讨ICER阈值以外的其他价值定价方法、价值导向引领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罕见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南研究、基于“国谈”视角的国家创新药激励政策生态、支持和规范普惠型商业健康险的建议、药品价值的技术支撑决策体系、对促进药物经济学健康发展的思考、创新精准治疗药品价值评估的困境与思考、对新时期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与功能的思考、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集成与衔接等主题展开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专家们各抒己见,在场的听众们都获益匪浅。

大会还设有十二个分论坛,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探讨我国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热点难点,与线上、线下参会嘉宾共享学术盛宴。十二个分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分别围绕“药物经济学评估中对照品的选择、快速审评、多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定价支付等的挑战”、“药物经济学评估中模型的选择、时间段的选择等的挑战”、“医保医改关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精细化管理、集采等热点专题研讨”、“药物经济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型专场I”、“患者报告结局及生命质量的研究与应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及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型专场II”、“药物经济学学科建设及方法学探索”、“医保医改关于商保、普惠险等热点专题研讨”、“慢性病、罕见病、中成药、肿瘤药物临床综合评价实例分享”、“医疗器械与耗材药物经济学评价”与“青年论坛”共十二个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此次论坛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优质的交流平台,除线下参会嘉宾外还有近5万人次的线上嘉宾参会。

南方药物经济学论坛已创办十载,过去的十年中论坛一直致力于分享药物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在大学、省药学会及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学界同仁们鼎力支持下,为培养优秀的药物经济学人才、推动适合中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的完善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此次论坛一如既往地秉承“理论引导方向,实践创造价值”的核心宗旨,与嘉宾们一起通过学术研讨见证了我国近十年药物经济学迅速发展成长的历史,并一同思考和探讨着未来十年学科建设发展及科研实践的挑战与方向。